close

  《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14日03版)
  本報訊(孫國根 記者周凱)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教授領銜的青光眼遺傳學研究小組與四川省人民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等單位合作,經近3年研究和長時間、多方面的論證,首次發現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與體內ABCA1基因變異存在顯著關聯。該成果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已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引起世界眼科界關註。
  青光眼是全世界首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其中閉角型青光眼因發病時常常會出現眼紅、眼痛、頭疼、嘔吐等明顯癥狀易引人關註;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往往沒有癥狀,發現時已至晚期,此時視神經已經損傷,且無法恢復。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青光眼的亞型,具有起病隱匿,發病率高,致盲率高的特點,目前其發病原因仍不清楚,治療手段亦僅限於用降眼壓藥物或激光、手術降壓來控制、延緩病情發展。近年來,隨著遺傳學研究手段的進展,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成為疾病遺傳學研究領域的熱點。
  據論文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治醫生陳宇虹博士介紹,在孫興懷教授和四川省人民醫院楊正林教授指導下,該研究分為4個階段,共有2906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和5974名正常人參與,第一階段“挑”了1007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和1009個無眼病正常人,對每個參試者體內的870261個遺傳標記變異頻率進行比較,大規模篩選後發現,其中22個位點出現患者與正常人有明顯差異;第二階段以新加坡的525個患者和912個正常人,第三階段選了615個患者、1325個正常人,以及第四階段有759個患者、2728個正常人,以類似的方法反覆進行驗證,最終篩選出7個遺傳標記位點變異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發生有密切關聯。
  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上述7個變異遺傳標記中有4個位點就在ABCA1基因附近,並首次證實該基因變異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最重要、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高眼壓的表型緊密相關。
  據瞭解,ABCA1基因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基因,作為一種與細胞膜相關的蛋白,它參與了多種物質的細胞內外的轉運,具有維持人體生理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該基因如變異會導致細胞功能紊亂,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
  據悉,該研究是目前同種疾病、同類研究中樣本數量最大的亞洲人群研究,填補了國際該領域的空白,對原發性開角型的早期診斷和藥物治療新靶點等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復旦專家新發現:基因變異與青光眼有大關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l64rlcm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